沈醉,这位曾经的军统局总务处长、临澧特训班的行动指导教官,还有保密局云南站的站长,1980年跑到香港去看望亲戚老朋友。他见了好多以前的同事、手下、老相识,但奇怪的是,就是没见到他的老搭档、老朋友吴敬中。吴敬中以前也是军统临澧特训班的情报教官,后来还当过中苏情报所的科长、军统西北区和东北区的区长,以及保密局天津站的站长。
说起来,历史上那位叫吴景中,但为了聊得顺畅,咱们还是沿用吴敬中这个名字。咱们来琢磨琢磨,为啥1949年后吴敬中就神秘兮兮地没了影儿。有可能是被毛人凤给逮住了,然后一脚踢出了情报圈。这事儿啊,会不会跟余则成心慈手软、穆晚秋藏得太深有点瓜葛呢?
咱们聊聊吴敬中,这家伙啊,既是电视剧里的人物,历史上也真有其人。咱们就从那部《潜伏》电视剧开聊吧。然后,再借着他那俩老同事、老朋友,沈醉和文强的回忆,瞅瞅他咋就被毛人凤给抓了,最后咋又没事人一样溜之大吉,还彻底告别了情报这一行当。
要是从电视剧《潜伏》里找线索,他不见了这事儿,铁定和余则成、穆晚秋脱不了干系。吴敬中心里明镜似的,觉得余则成这人太重感情,下手不够狠,干潜伏这行不合适,顶天了也就中午能摸摸情报的边,早晚得露馅。穆晚秋呢,经历挺丰富,也擅长藏着掖着,但老是不经意间就露点马脚,这样下去,余则成迟早得被她给扯出来。余则成一暴露,吴敬中作为上司,也得跟着倒霉,情报这碗饭啊,他就再也端不稳了。
吴敬中说余则成心软但行事不够果断,这可不是空穴来风。就拿处理穆晚秋那事儿来说,余则成犯了特工的大错误。他能没因为穆晚秋那“偷锣还猛敲”的行为而露馅,全靠吴敬中豁出去给他挡了一枪。
要是吴敬中没拿他那套老练的特工本事帮余则成一把,峨眉峰怕是要露馅儿,得玩儿完。虽说少将站长有两个老同学罩着,可到头来,说不定还是得被打发到岛上,去干砍甘蔗那苦差事。
穆晚秋可不是那种只知道品红酒的小资女,她是在天津大名鼎鼎的汉奸穆连成家里长大的。上的学校也是专门为高级汉奸子女准备的日伪学校。听她自己说,追求她的人特别多,叫她一声“校花”那是一点都不夸张。
穆连成在日伪学校时特别吃香,他那套做人的方法谁都看得出来。他被军统(保密局)的大佬吴敬中和余则成狠狠地压榨了一番。而穆晚秋呢,后来嫁给了中统(党通局)的情报干事谢若林。说起来,中统的特务后来都没军衔了,不然的话,凭谢若林的家世背景,混个中校上校啥的,应该也不难。
嫁给谢若林之后,穆晚秋搬进了宽敞的大宅子,尝到了连余太太翠平都没机会享用的美味花生。但她这人吧,总是不知足,心里还琢磨着已经被别人“摘走”的余则成。她干脆直接跟翠平挑明了说:“我就是心里想想,没去抢!”
都说防贼容易防惦记难,哪有贼光惦记不动手的道理?穆晚秋因为心里犯嘀咕,就开始琢磨翠平和余则成的关系。她找地主王占金问了问,没想到还真问出了翠平的真实底细,甚至还搞到了证明翠平和余则成是假夫妻的证据。
按照秘密任务的规矩和上级的命令,余则成这时候本该解决掉穆晚秋,而且穆晚秋也不是啥好人:首先,她是那个中统特务谢若林的老婆,很可能就是谢若林派她或者教她来查的;其次,穆晚秋之前想敲诈余则成,万一她一气之下跑到特务那里去告密咋办;再一个,她可是个留下来的汉奸的侄女,说不定自己就是个藏着的日本间谍,那时候日本特务和蒋介石的特务都勾结在一起了。
余则成压根儿就没答应要除掉穆晚秋,他反倒是动用手里的权力,把穆晚秋给送到了延安。这要是穆晚秋真的是吴敬中安排在身边的眼线,那不就相当于给延安送了个女间谍嘛。余则成因为心慈手软,这样做很可能惹出大麻烦来。
穆晚秋到了延安后,一点也没藏着掖着,她直接跑到电台那里,大声朗诵起了自己的诗。没错,吴敬中听得清清楚楚,李涯也听得一愣一愣的,“作者晚秋,朗诵的还是晚秋”,这话余则成也一字不落地听见了。
余则成和穆晚秋那点事儿,吴敬中心里跟明镜似的,谢若林的好哥们儿李涯能不清楚吗?穆晚秋这不,偷了锣还使劲儿吆喝,摆明了要把余则成往火坑里推。一旦余则成暴露了,那只能往延安跑了,要是被抓了回不来,他俩在天津的那些纠葛,也就随风散了。毕竟,穆晚秋走到哪儿都不愁没人追。
穆晚秋平时喝的是红酒,吃的是牛排,红米饭南瓜汤这种粗茶淡饭,她指定吃不习惯。像这种为了达到目的啥手段都使得出来的小资派,甭说严刑拷打了,就是饿她几天,然后再给她摆上一桌山珍海味,恐怕到时候你问啥她就说啥了。
穆晚秋后来肯定是跟她那逃到日本当汉奸的叔叔穆连成又搭上线了。穆连成啊,说不定就是那个“富士航运”的董事长芥川康作。你看他能用船运走两大屋子的古董宝贝,这不就说明他既不缺钱,也不缺航运的门道嘛。在那个年代,换个名字对他来说简直小菜一碟。
结果证明,穆晚秋不光心里想着,还真把手伸向成功偷到了。对那些不靠谱的男人来说,就是老婆不如小妾,小妾不如偷来的,偷来的又不如偷不到的。至于穆晚秋嘛,成功“偷”到年纪大她不少的余则成后,会不会就此打住,那就真的没人能猜得准了。
要是余则成露馅了,那问题八成出在穆晚秋那儿。说实话,历史上那时候,岛上那些潜伏的地下工作者,像吴石中将他们都暴露了,还牺牲了。而且啊,吴石将军肯定不是吴敬中那角色的历史原型。那咱接下来,就照着文强和沈醉的回忆,来琢磨琢磨吴敬中1949年为啥突然没了踪影。
根据文强自己的讲述,在小蒋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后,接班的事情已经板上钉钉,他也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情报网络。他还特地邀请了文强,这位中美合作所第三特种技术训练班的前副主任,军统局东北办事处和东北行营督察处的双料处长,还有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督察处的中将处长,加入他的队伍。他说:“你现在啊,多琢磨琢磨中国的事儿,朝鲜的事儿,还有苏联的事儿,琢磨透了跟我说,咱俩一起干。”
文强对当特务的日子感到腻了,就礼貌地谢绝了小蒋的邀请,跑到湖南去,当上了“长沙绥靖公署办公室的中将头头,还兼着第一处处长”。后来,他又被调到徐州“剿总”前线指挥部,成了中将副参谋长,还代理过参谋长。结果,在淮海战役里,他和杜聿明一块儿被抓住了。
咱们瞧瞧文强和吴敬中的工作经历,不难发现他俩至少有两次是在同一个单位共事。可奇怪的是,文强后来得到特赦,跑去香港、美国转了一圈回来,愣是没碰上以前的老搭档吴敬中。
文强没碰上吴敬中,估摸着是他出门晚了些。沈醉和吴敬中的关系,那可不是一般的铁,我之前几天还专门提过。这样一来,吴敬中在香港却没去见沈醉,就显得有点不对劲了。
查了查历史资料,咱们可以知道,1949年吴敬中从天津逃跑后,立马就被毛人凤给逮住了,说他战时逃跑。好在有小蒋同学站出来帮忙说话,吴敬中这才躲过了一劫,不过也被开除了军职,踢出了情报圈子。
这时候,有的读者可能会好奇:小蒋眼看就要接班了,还在忙着建自己的情报网,咋就没想着把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同班的吴敬中给拽进来呢?
在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里,那个给薛蟠杀人案出主意的门子,为啥被贾雨村给一脚踹开了?原因跟小蒋不跟吴敬中往来差不多:“都是因为葫芦庙里那个新来的沙弥门子多嘴,贾雨村怕他抖搂出自己以前穷困时候的事儿,心里头特别不痛快。后来找了个茬儿,把他打发得远远的,这才了事。”
吴敬中心里明白,小蒋这回算是救了他一把,同时也把两人之前的同学情谊给断了。他要是再往小蒋跟前凑,那就是自讨没趣了。小蒋要是觉得尴尬,说不定一生气又把他扔回给毛人凤那边去。
沈醉回忆说,毛人凤心里头根本就看不上吴敬中那样的“叛徒”。要不是顾及到太子小蒋的情面,他压根儿不会把吴敬中弄到岛上去。像吴敬中这种人,连砍甘蔗的活儿都不配干。沈醉在他的回忆录里讲得很清楚:毛人凤最狠的一招,是在全国快解放、保密局往台湾逃那会儿。好多叛徒比谁都慌,争着抢着要走,可他偏偏把这些人给留下了。他觉得留下叛徒好处多了去了。有的叛徒一听要留下,甚至跪下求饶,毛人凤愣是不答应。那时候,好多大特务连家里的保姆都带上飞机跑了,而这些叛徒却眼泪汪汪地准备当俘虏。就连那些为军统卖命多年的老叛徒,最后也被他给甩下了。
吴敬中啊,他是被邓文仪给拉下水的“老叛将”。邓文仪嘛,老蒋的十三太保之一,以前南昌行营调查课的头头儿,他用中校上校的军衔当饵,把吴敬中他们这些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留学生,像余乐醒、程一鸣这些,都给策反了。因为这么个背景,毛人凤自然对他没啥好脸色。所以说,就算吴敬中没当逃兵,他也别想受到重用,很可能就被晾在一边,继续“藏着掖着”了。
吴敬中偷偷溜出了天津,没打招呼就走,这招儿虽险,但也显示了他的机灵和老到:要是他留下了,估摸着就得跟李俊才(就是保密局天津站那最后一任站长,可能是李涯的真实原型,1966年4月16日被特赦)一样,在战犯管理所跟沈醉、文强他们待上十几年呢。
说起历史上的吴敬中,他可不是小蒋和毛人凤愿意用的人,因为他们都觉得他是个“叛徒”。但在电视剧里,吴敬中却成了个深藏不露的高手。不过,就算吴敬中后台硬、本事大,也因为余则成那个人心软、下手不狠,而跟着倒霉。要是余则成因为穆晚秋的事儿暴露了,那不光是小蒋,连郑介民(他和吴敬中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同学)都救不了吴敬中了。
吴敬中为啥突然没了踪影,这里面的门道可能多了去了。了解那段往事的朋友们,说不定心里都有数。我就纳闷一件事:看起来文文静静的穆晚秋,难道真的只是个柔弱的小资女吗?